宋向清: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

首页标题    资讯    宋向清: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

 

 

 

DSC_0609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背景下,《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不仅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因其涵盖的多方面内容相互关联、协同共进,共同构成了推动我国企业迈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完整体系,因此,标志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

 

一、目标体系顶层设计的战略考量

《意见》明确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到2035年实现制度更加完善、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

5 年左右的阶段性目标而言,其基本考量系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筑牢发展根基。《意见》强调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要,彰显了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立足本土特色的重要性。我国拥有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企业制度的构建必须与之适配。加强党的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所在。党的领导能够确保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健全的治理结构与完善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是企业高效运转的双轮驱动力。当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顺畅、监督更加有力,企业便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遇。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则为企业精细化运营提供了支撑,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的作用,意味着企业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展望 2035 年,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使企业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助推我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二、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协同发展 

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是一大亮点。资本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资源配置与价值发现功能显著。强化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有助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引入持股比例较高的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更专业的治理经验与监督力量,促进公司战略优化与运营改进。独立董事制度的严格落实,尤其是设置独立董事占多数的审计委员会和专门会议机制,进一步增强了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专业性,避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则是增强资本市场透明度的关键举措,让投资者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公司状况,从而做出理性投资决策,同时也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升运营质量。这些措施相辅相成,以资本市场为外部推动力,倒逼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突破

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同样关键。《意见》提出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体现了对企业员工劳动价值的尊重与保障,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稳定企业的人才队伍。科学的高管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能够平衡激励与约束,避免高管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分配改革,推行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赋予国有企业在工资分配上更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是确保国有企业资源合理分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开展中长期激励与制定稳定分红政策,有利于吸引长期投资者,增强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利益纽带,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也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因素。

 

四、国有企业治理的系统优化

对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建立健全权责法定、透明、协调、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求。强化章程基础作用,确保企业的各项治理活动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党委(党组)在国有企业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但又不越位、不缺位,与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主体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股东会依法行使表决权,保障了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避免对日常经营的不必要干涉。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通过授权放权与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的衔接,以及规范向经理层授权,优化了决策流程,提高了决策效率。完善外部董事机制,从评价、激励约束等方面入手,保障外部董事有效行使职权,为董事会决策提供多元视角与专业意见。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并全面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种制度安排明确了经理层的责任与权利,激发了经理层成员的干事创业热情,促使他们以更加市场化的思维和方式推动企业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在更大范围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有利于形成层层压实责任、人人担当作为的良好局面。

 

五、落地实施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意见》提供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体系非常清晰的改革路径,但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大环境和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的国内宏观经济,我们仍需应对诸多挑战,主要体现为三方面:

一是制度落地的执行力度:部分企业可能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例如,外部董事花瓶化、考核机制流于形式等。需通过强化监管、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保政策落实。

二是市场化与党的领导的平衡:如何在发挥党委领导作用的同时,避免过度干预企业经营,是需持续探索的课题。需进一步细化权责清单,明确党委前置研究的边界。

三是国际经验的本土化融合:借鉴国际公司治理最佳实践(如ESG管理、独立董事制度)时,需结合国情进行创新。例如,将党的领导与董事会决策机制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

未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需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政治任务。

 

总体而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涉及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从目标设定到具体措施的实施,都体现了中央对企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与精准施策。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将推动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在这一进程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主动变革创新,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关注与支持,共同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见证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2025年5月27日 15:07
浏览量:0
收藏